以下就是本人出品的关于云南大学的介绍,当然,是非官方的。此帖主要面向对云南大学历史、现状、未来等各方面感兴趣的童鞋,以及想报考云大,想作个参考的童鞋。希望通过此帖,能让各位童鞋能够了解云大,认识云大,然后爱上云大,……
既然是本人发的介绍帖,那么难免介绍得不全面,数据不准确(因为数据主要参考学校官网以及其他一些网站,如果数据没及时更新,那本人也无法了解啊),重点不突出,帖子逻辑也可能是无序的(因为可能想到什么就补充什么),但本人都尽量做得好一点。。发个这样的帖不容易哇, 还希望各位童鞋,在校生也好,校友也好,学校老师也好,都可以帮忙补充哇~~
skyshiyue
2019/8/18 2:34:21
抱歉,想先休息一下
expo2010
2019/8/18 5:43:34
首先,按理应该来一个简介。以下转自官网(部分)。
----------------------------------------------
云南大学学校简介(部分)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部属云南大学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被划出并入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1958年,云南大学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改革开放后,云南大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实施院校,2016年成为国家“一省一校”工程实施院校,2017年成为中国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跻身于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
……
云南大学有本科专业86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拥有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有3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其中,A类学科2个(民族学为A+,生态学为A-),B类学科14个。微生物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
学校以学术兴校为核心,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成果斐然。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4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4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有14篇论文发表于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
……
一所大学文化底蕴怎样,主要看其发展历史。
云南大学建校其发展历史,可谓是“高起点”,因为一直有大咖(董泽、唐继尧、熊庆来等)加持,办学目标也是很宏大(办成东大陆的大学),然后在不长时间内,就已经从边疆走向了世界,在中国高校之林中位居前列,熠熠生辉。
-----------------------------------------------------------
云南大学部分历史介绍:
详见帖子:世界一流建设高校云南大学:九十五岁云大,正青春
http://tieba.baidu.com/p/5758252999?pid=120393631664&cid=0#120393631664
龙云治滇,重视教育,熊校长坚守人才兴校之道,慎选师资,延揽名家,吴文藻、费孝通、许烺光、陶云逵、姜亮夫、李长之、吴晗、林同济、施蛰存、吕叔湘、刘文典、冯友兰、冯景兰、钱穆、林徽因、白寿彝、顾颉刚、方树梅、瞿同祖、陈复光、纳忠、林耀华、梅远谋、尚钺、王赣愚、闻宥、何鲁、赵忠尧、华岗、楚图南、刘尧民、方国瑜、徐嘉瑞、华罗庚、陈省身、彭桓武、严楚江、崔之兰、秦仁昌、王士魁、赵雁来、胡小石、伍纯武、江应樑、杨堃、张若名、李埏……,这一串名字,闪耀着学术之光,照亮了东陆古园;这样的师资阵容堪称“豪华”,让后学羡慕不已。
1938年,省立云南大学正式改为国立云南大学,云南大学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正是熊庆来校长之广阔胸襟与卓越见识,吸引了一大批学者精英,精研学问,著作迭出;据统计,当时,抗战期间专任教授最多的时候达到187人,兼任教授40多人。其中许多教师留学美、英、 法国,带来了欧美国家自由的教学风气和学术探讨风气。1948年,曾在国立云南大学任过教的9位教授被遴选为院士,占当时全国81位院士的11%。各种全国性的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频频在云南大学举行,云大一时成为全国学术活动的中心,并赢得“小清华”之美誉。尤其是原为云南贡院的云南大学至公堂,经常是风虎云龙际会,成为当时学术文化之重镇。
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
1946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1949年7月,熊庆来作为教育部指派的代表之一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长一起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建校时间不长的云南大学依凭着渊深的学术文化底气,实现了从边疆走向世界的辉煌。
自尊、致知、正义、力行
自尊:志学而立,健以自强。不偏不倚,毋怠毋荒。世方万变,我自抱一。高乃自危,立乃毋踬。
致知:子与有言,立乎其大。大者先立,天君自泰。何以致之,在致良知。良知吾心,吾心乃师。
正义:履蹈正谊,罔涉回邪。耿介拨俗,尽扫浮夸。廉隅外砺,诗书内华。不折不挠,凛然孔嘉。
力行:非知之艰,行之维艰。知行合一,允矣名言。庄敬曰强,同撑大厦,愿持此言,质诸天下。这八字校训,“自尊”谓心态,“致知”求学,“正义”谈道德,“力行”求实践。
云大精神:
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云南大学校歌》
作词:熊庆来
作曲:赵元任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北极低悬赤道近,节候宜物复宜人。四时读书好,探研境界更无垠。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备注:1938年,云南大学改为国立,熊庆来为此写下了校歌。
kongming
2019/8/18 12:10:29
顶
插一下,云南大学前身:东陆大学。
东陆大学
二十世纪初,各地开设大学之风渐盛。1911年云南光复后,急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15年云南代表在民国政府召开的全国教育行政会议上,提出了本省自办大学的动议。1918年,滇川黔三省召开联合会议,又提议三省在昆明联合办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民主、科学之风吹遍全国,云南自办大学的呼声高涨,省城昆明各界人士、学者名流,或请愿集会,或建议政府,亦纷纷以“创办大学”为言。海外滇籍留学生论及国事,莫不以“滇省速办大学为作育人才、救济时艰之拟议”为讨论之中心问题。
其时,身为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外观世运,内审国情,慨人才之消乏、文化之颓废,毅然废督裁兵,振兴文治,作救国之远图。明确表示:“大学校之设,必期于成。”在唐继尧和云南省首批留美学生董泽(时任靖国军总司令部秘书官,后任云南省教育司司长、私立东陆大学首任校长)等人的合力推动下,“拟在滇中办一大学,以为培养人才、昌明学术之远图”,以彻底改变云南“文化之肇育,视中州为独后”的格局,酝酿成立东陆大学。
其后:
1920年,东陆大学筹备处成立。
1922年12月8日,云南省府宣布东陆大学成立,首任校长为董泽。
1923年4月20日,私立东陆大学举行会泽院奠基暨学校开学典礼。省长唐继尧作训词并颁布“自尊、致知、正义、力行”校训。
筚路蓝缕的私立东陆大学以“发扬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早就专门人才,传播正谊真理”为宗旨,办学共八年。先设预科,1925年开始办本科,1927年开始办附中。
---------------------
东陆大学于1922年12月8日由时任云南省省长唐继尧创办,时名私立东陆大学,系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第一所综合性正规私立大学。
“东陆”乃取自唐继尧“东大陆主人”之号。
办东陆大学之宗旨:发扬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俾中西真理融会贯通,造就专门人材。校训就是唐继尧为东陆大学所作。
唐继尧先生教育情节:
唐继尧生逢清末(1883年8月),国家衰败,帝国主义肆意欺辱。面对残破的国家,他深深感到祖国的危机,赴日留学时,他毅然放弃了父亲指定的工科的选择,考虑到中国“工业缓不济急,不如学陆军,异日庶可为国家效用。”到达日本不久,他就在一颗水晶图章上刻上了“东大陆主人”的字样。并于1905年夏所做《偶成》一诗表达了他的宏伟抱负:莫对青天唤奈何,扫开忧愤且狂歌;壮心百炼锄群丑,安排黄种旧山河;澄清事业寻常举,欧亚风云亦太和。在《会泽笔记》中,唐氏更是袒露心怀,“甲午、庚子之役,我民族惨遭异族屠戮;日俄战起,东北父老无辜受其蹂躏,皆我之父兄子弟也,此仇不雪,则我罪不恕,天之生我,宁无意乎?”“不速使中国富强,凌驾欧美,俯视列强,枉为廿世纪之中国男儿,生何如死。”忧国忧民之心,强烈的民族情节,远大的抱负,使其于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立志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光复振兴中华,并进而实现其“东大陆主人”之宏伟理想。
先生办学原因:唐继尧1923年东陆大学开学典礼的致训词中陈述了自己创办大学的原因:一,国家不幸,大乱迭兴,靖护诸役,数次起兵,以‘正义’、‘人道’相号召,即欲以此纠正人心,治国平乱,不料结果均无甚美满。于是憬然于国家之败坏,由于无多数优秀人材奋斗其间,致正义无由伸展,民治无由发达。迨民八年,军事收束后,乃觉悟培养人才之不可缓。二,欧战以还,思潮勃兴,至理名言,阐发无遗。各处环境不同,主张亦固之有异,适此者,未必尽适于彼。研究所得虽多,但取材能力殊弱,削足适履,致旧文化无由发扬。拟以固有文化精神,吸收新文化,成一折中适于国情者,非谋建设一最高学府以研究之不可。三,废督后实行民治政治,如实业、教育、交通及一切庶政,在需要专门人材,方克有济。此项专门人才,更非由大学以造成不可。四,本省无相当之学校以升学,如中学毕业后,多数辍学,欲向省外国外谋升学,又苦于交通经济之种种障碍。今设此大学,向上颇便,人才易出。
先生办学理念:唐继尧认为大学应该以开放于世界,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滇省、局限于亚洲,应该走向世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之路。他认为“东陆大学者,东亚人之大学,非滇一省之大学。”“东陆大学之成立其所负文化上之使命不限于云南一省,将进而谋西南诸省文化之均衡与向上,以与中原齐躯,而同欧美争衡。”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在于德育,只有德育搞好了,才能搞好教育,才能作好研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材,“心田不打扫干净,虽施以良好教育,亦无益也。”而要做到这一点,不独在于学生, “教授不独在学术,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之精神。” 1923年《东陆校刊》出版,唐继尧为之序,再次强调办大学之重要,认为读大学做学问者,强调要“求实学,戒虚声”,同时再次表达对教育之宏大昌明之愿望,“愿斯校发扬踔厉,磨练精神,正学昌明,终始勿隳,使东亚大陆,文学观摩,远放异彩。”
云大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http://tieba.baidu.com/p/5902126962?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0.1.8.1&st=1558509680&unique=38E6791F9066514E5692749DC2DD4C8D
redblue
2019/8/18 19:05:06
都是老面孔了
在云大预算最高的2018年,云大预算还只是整天喊穷的兰大的三分之一。在云大预算更低的时候,依然取得不俗的成绩,可以想见,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序列以及准部属(2018年云南大学进入“部省合建”高校序列)后,以及不久的将来云大即将正式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云大的发展必定是如乘东风!
下面稍微欣赏几个学科的评估成绩。
这些成绩,比之全国一流名校来说,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对于一所西部边疆省属高校来说,却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了(省属高校中位居前列,见上楼分析)。
当然,一些学科有进步,一些学科退步也挺大的,下同。
计算机评估成绩:
理论经济学评估成绩:B
民族学:
软件工程:
同为软件工程:
云大软件工程B-,实不该啊,好歹云大软院是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期待在即将来临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所回复。
生态学:
生物:(也有退步。不过云南大学生物学科实力一直都很强劲的)
yj666931
2019/8/19 6:29:42
数学:(还不错)
统计学:
(表现不错,和上交、西交、哈工大、武大、华科、中山等学校是一个梯队的。统计学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云南大学人工智能学科发展起来就轻松很多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社会学:
wangshan王山
2019/8/19 8:07:55
系统科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C+ 不该。不过下面竟然还有南开、复旦、兰大等高校
政治:不错啊
中国史:
中国语言文学:
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云南大学获得两个教育部认定的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民族学(A+)、生态学(A-)
PS:这比起42所中的其他一些高校的“自定”学科(达不到入选标准,由各高校自定)来说,云南大学的一流学科显得毫无争议。
当然,这只是第一轮的建设学科,云南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到,要重点建设五个一流学科(群),即民族学、高原山地生态与地球环境学科群、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科群、生命与分子科学学科群、天文学五个一流学科(群)。
云大官网表示要建设五个一流学科(群):
https://tieba.baidu.com/p/5335098480?pid=112366504488&cid=0&red_tag=2425074574#112366504488
但是等等,一流学科(群)仅限于五个吗?非也!只有更多的一流学科建成,一所高校的“世界一流大学”才能全面建成,只不过,这是有先后顺序的。
据前任云大校长林文勋(现为校党委书记)介绍:“学校的学科建设不仅仅是五个一流学科建设的事情。学校在《方案》中已经明确,除了五个一流学科的建设,还将实施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和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建设计划,分类型分层次开展学科建设。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一流学科建设是全校的事,只不过这五个一流学科是重点建设。当然,这个重点建设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是动态的。其它学科如果建设得好,滚动进来,如果建设得不好,滚动出去,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个实力。这轮学科建设是开放竞争的,每个学院、每个学科,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来竞争。只要大家都竞相争先,学校就发展了。”
云大的首批一流建设学科有两个,但是到第二轮,就应该会达到五个及以上(一流学科群嘛)。
云南大学学科评估总成绩已进入全国六十强,在地方高校中成绩也位居前列。
如果以A类学科来说,排名则更靠前哦。
pupailsh
2019/8/19 13:45:05
与云大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同一进程的全国性的大事件是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关于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成绩
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2015年开始启动评估)成绩,云南大学30个学科进入榜单,整体水平较以往提升较大。就详细档次分析,云南大学此次有A+档学科1个、A-档学科1个、B+档学科2个、B档学科7个、B-档学科5个、C+档学科6个、C档学科3个、C-档学科5个,全国前30%的学科11个、前50%的学科达22个;从具体排位看,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并列全国第1、生态学学科并列全国第6、政治学学科并列全国第8、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并列全国第8、生物学学科并列全国第17、中国史学科并列全国第17、理论经济学学科并列全国第19,民族学学科重回巅峰抢占头把交椅,生态学学科相较第三轮学科评估微有回落,政治学学科较第三轮学科评估前进一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中国史学科、理论经济学学科基本符合在全国的位次,生物学学科保持相对稳定可谓守土成功。
总体看,地方高校参评学科进入A类乃至冲击A+档难度较大。【在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仍有13所大学并未能斩获A+档学科】。【在地方重点综合性大学中,只有云南大学(民族学A+、生态学A-)、西北大学(考古学A+、理论经济学A-)、苏州大学(软件工程A-、设计学A-)、上海大学(社会学A-、美术学A-)、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A)5所高校拿到A类学科,其中又仅有云南大学和西北大学各有1个A+档学科。】在云南省内,10所高校参加了本轮学科评估,云南大学是唯一一所拥有A类学科以及A+档学科的高校,同时在全省8个进入前10位次的学科中,云南大学独占4个。
【不完全统计,云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成绩已闯进全国前60名。】可圈可点优异成绩的获得,得益于云南大学长期抓牢学科建设这个核心不松懈,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只有拥有一流学科,才是一流大学。作为中国首批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云南大学始终强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全面建设。此次,民族学、生态学、政治学、生物学、中国史等排位靠前的学科与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五大学科(群)高度契合,既是重要基础又是前进动力。
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分析研究指针,在一流大学建设的大决战中,云南大学将紧紧围绕*#*%对云南的三大战略定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重大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实施学科战略重组。围绕五大重点建设学科,实行校领导牵头,学科带头人负责的制度,抓好一流学科建设;以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设为重点,实施基础学科振兴计划,振兴基础学科;实施新工科发展计划,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跨越传统工科,大力发展新工科。
PS:云南大学此前在非教育部直属、非985学校以及预算很少(双一流之前最高的好像才8亿左右,少于同城昆工)的情况下,能有如此成绩,也是值得敬佩。今年预算到了15亿左右,虽然比起很多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东部、南部发达城市学校来说依然很少,但是云大是投入产出比很高的学校,可以想见今后还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了国家42所,以及部省合建高校(准部属)序列后,前途一片光明!
此前专家曾总结云南大学是“弱场强效”,所言不虚。
云南大学此前在非教育部直属、非985学校以及预算很少(双一流之前最高的好像才8亿左右,少于同城昆工)的情况下,能有如此成绩,也是值得敬佩。今年预算到了15亿左右,虽然比起很多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东部、南部发达城市学校来说依然很少,但是云大是投入产出比很高的学校,可以想见今后还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了国家42所,以及部省合建高校(准部属)序列后,前途一片光明!
此前专家曾总结云南大学是“弱场强效”,所言不虚。
2017年6.9亿,接近7亿,2018年跃到16亿,2019年为15亿。(已跟学校官网对上)
2019年云大预算为一直哭穷兰大的三分之一,不过以后入教育部直属后应该会好很多吧。。
还有一个图是各高校(主要是42所)近三年的预算对比图,发了几次都被吞了,就不发了。
系统吞帖致使顺序混乱了。
林文勋校长(现为书记)讲话,关于云大建设的一些思考。很欣慰云南大学高度重视新工科了。
关于云南大学“弱场强效”的说法:
yuhang166
2019/8/19 22:00:28
支持
chubanke
2019/8/20 1:16:39
能给介绍一下中外合作办学那个吗 想了解
xuhui021
2019/8/20 5:08:24
在云大预算最高的2018年,云大预算还只是整天喊穷的兰大的三分之一。在云大预算更低的时候,依然取得不俗的成绩,可以想见,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序列以及准部属(2018年云南大学进入“部省合建”高校序列)后,以及不久的将来云大即将正式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云大的发展必定是如乘东风!
接着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云南大学的科研产出,以便领略一下云南大学这所“边疆”省属高校的风采!
------------------------------------------------------------------------------------------------------------------------
关于顶尖成果方面:
首先是国家自然科学奖,有两个一等奖(其中参与一项)
皇冠上的明珠-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序(转发)
在每年中国的所有奖项中,最高水平的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除授予个人的最高
奖)
与其它奖项多如牛毛不同,国家自然科学奖宁缺毋烂。居然连续几年空缺。
在人们争先恐后在对那些二流奖项进行排名时,我们发现多数学校还从未染指过这一中国
科学界最高荣誉。
不能免俗,统计到2005年为止的国内各学校(不统计中科院各所,国家各部委,国外大学
)
1。北京大学 4项(其中参与3项)
2。吉林大学 2项
3。山东大学 2项(其中参与2项)
3。云南大学 2项(其中参与1项)
5。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 1项
5。清华大学 1项
7。厦门大学 1项(其中参与1项)
7。四川大学 1项(其中参与1项)
7。北京师范大学 1项(其中参与1项)
7。西北大学 1项(其中参与1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
(公开部分)
1956年(当时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
1、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完成人:华罗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2、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完成人:吴文俊(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3、工程控制论完成人:钱学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982年
1、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
完成人:钮经义、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季爱雪
、邢其毅(北京大学),汪猷、徐杰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
完成人: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韩景行、朱大绶、吕华、王懋基、朱夏、关士聪等(
地质部),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权、翁文波、余伯良、邱中健、田在艺、胡韩元、赵声
振、李德生等(石油部),张文佑、侯德封、顾功叙、顾知微(中国科学院)
3、配位场理论研究
完成人:唐敖庆(吉林大学)及其研究集体:孙家钟(吉林大学)、邓从豪(山东大学)
、张乾二(厦门大学)、江元生(吉林大学)、鄢国森(四川大学)、戴树珊(云南大学
)、刘若庄(北京师范大学)、赵景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古正
(四川大学)、李伯符(吉林大学)
4、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
完成人:王淦昌、丁大钊、王祝翔(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
5、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
完成人:王晓青、楚旭春、黄汲清、郭文魁、程裕淇、王曰伦(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王
绍伟(地质部情报研究所)、李廷栋、耿树方、李春昱(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王鸿祯(
武汉地质研究所),张宗?穑ǖ刂什克?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
6、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完成人:陈景润、王元(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潘承洞(山东大学)
7、《中国科学技术史》
完成人:李约瑟等(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
1987年
1、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
完成人:刘东生、施雅风、孙鸿烈、郑度、常承法、吴征镒、尹集祥、文世宣、李吉均、
张经炜、李文华、佟伟、高以信、程鸿、杨逸畴、黄复生、温景春、冯祚建、周云生、黄
文秀、高登义、陈传友、韩裕丰、李炳元、章铭陶、武素功、王金亭、倪祖彬、关志华、
张祖荣、滕吉文、郑喜玉、路季梅、邓万明、张谊光、谢自楚、宁学寒、王连城、邵启全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北京大学等)
2、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
完成人:廖山涛(北京大学)
3、东亚大气环流
完成人:叶笃正、陶诗言、朱抱真、陈隆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完成人:唐敖庆、江元生(吉林大学)
5、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完成人:王德宝、汪恩璧、汪猷、郑可沁、朱莹书、陈海宝、陈慎、裘慕绥、梁镇和、申
庆祥、杨再定、胡美浩、王贵海、吴仁龙、余允华、陆蕴华、陈常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
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
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
6、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完成人:邹承鲁、许根俊、孙玉琨、杜雨苍、赵康源、周海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
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完成人:王文采、汤彦承及其研究集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8、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
完成人: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徐伯安、楼庆西、郭黛娅(清华大学)
9、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
完成人:郭可信、叶恒强、李斗星、张泽、王大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0、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
完成人:涂光炽、王秀璋、陈先沛、张宝贵、杨蔚华、程家平、樊文苓、赵振华、喻茨玫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11、关于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
完成人:陆家羲(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
1989年
1、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
完成人:赵忠贤、杨国桢、陈立泉、杨乾声、黄玉珍及其研究集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
2、基于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的理论与设计
完成人:唐稚松(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1991年(空缺)
1993年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
完成人:秦仁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95年(空缺)
1997年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
完成人:冯康等(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1999年、2000年、2001年(空缺)
2002年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
完成人:蒋锡夔、计国桢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003年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
完成人:侯先光(云南大学),陈均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舒德干(
西北大学)
laner1318
2019/8/20 8:35:04
然后是CNS(CELL NATURE SCIENCE学术刊物)顶尖论文方面,云南大学有14篇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主刊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很多年了一直是全国高校前十(最近可能会有一点点变化,现在其他高校都明码标价砸重金要CNS论文了,很悲哀,我感觉这个CNS论文也开始不能免俗了)。
luhao123
2019/8/20 9:44:03
云南大学校友任长江、千人、万人、杰青的也有许多。。
-------------------------------------------------------
2009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云南大学排名在亚洲第151位,在中国大陆大学中并列第23位。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87位,在大陆地区列第55位。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云南大学数学学科位居全球前200名。
2013年6月11日,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论文2013亚洲最佳大学排行榜中,云南大学排名第185位,再次进入亚洲200强。
-------------------------------------------------------------
PS:云南大学在各大榜单上榜有过杰出成绩,但始终也是有点乏力,因为长期以来工学很少(以前几近于无),无医学类学科(当然现在有了一两个),无农学(当然现在也兴建了农学院),致使有些榜单上的排名不是很理想。这当然主要是由于历史的问题所致,因为历史上云南大学分出了了昆明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分别形成了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还有一些强势学科分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