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本人三本院校毕业(苦笑),在职备考,民族学零基础,初试成绩第一,目前拟录取。
如果你想考民族学,或者少数民族民族经济,少数民族史,民族生态学,世界民族等几个同样考611,718的专业,你可以看看这篇分享。
我算是二战,所以这个经验里既有我失败的经历,也有我收获的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ps:一站考研考的不是民族学,所以说零基础没什么问题,具体下面在展开)
另外下图所示初试排名第四,不过此排名中前三均为推免生,实际的初试成绩我很幸运的是第一。
首先说点大家都关心的。
1、云大好不好考?
其实,难易都是相对的。云大属于B区,在B区中又列前茅,其难度也相当。云大有一点好的是,若是真的努力了,还是有希望的,不像那些A区的大佬学校,即使你很努力了依然可能上不了。
比如民族学,根据我在网上看的排名,云大的民族学排名第二,第一是中央民大。而18年的研究生复试中,云大最高分380多一点,中央民大复试最低分370多。。。
2.云大的题目难吗
这同样是相对性问题,可以对比一下中央民大的民族学题目,普遍比云大难。不过云大的题目大多很细,难点在于参考书目太多,比如有的科目,别的学校参考书目两套共三本,云大一共16本。。。。差距你根本看不懂
3.云大歧视非一本学生吗?
直到拟录取信息出来之前,我其实也有点担心,毕竟我个人是三本,又毕业几年了,年龄偏大。不过现在拟录取了,这个问题也就自然得到了回答。
4.云大压分吗?
云大压分,这个说法今年传的很火。我不知道其他专业,以我自己的成绩来看,专业课的得分和我做题时的难易感受相当,压分的说法应该不存在。
以人数来看,此前云大已经公布过今年过国家线的人数,要比去年多很多很多。以民族学来说,2018年还有调剂名额,而且加上调剂一共也就22个复试人数。今年直接没有调剂名额,复试人数却有28个.
另外也有人说,是因为今年被爆出来压分,所以有所收敛。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压分的说法是在初试成绩公布后才传出来的,那到底是收敛了还是压分了,这两个说法显然矛盾。
下面开始就是具体的专业复习了。
19年是我的二战,18年的时候,我就曾参加过。
当时报考的是民俗学,虽然两个专业听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差别巨大,两者考试范围上的交集,不足百分之五。加上我大学读的是经济类专业,两次都是从零跨考。
18年的考研,我自己没有坐好准备,最后考到以下这个很喜感的分数,不过也怪不了谁。
首先说说英语政治。
18年考研的时候,我的英语政治都是60多分。
英语我本来也有点基础,19年备考除了上下班路上会看看单词,基本没有正式的准备时间。
在政治上花的时间也不算很多,而且英语政治网上各种课程,各种经验到处都是,我就不聊具体的了 只有几点建议:
1.网上英语政治学习经验很多,有的人说要暑假开始复习政治,有的人则说11月开始即可。在判断改听谁的话之前,一定要看自己的基础和别人的基础是否一致。
我第一年就是10月下旬才开始政治,结果发现自己啥都不会。于是心态直接爆炸,花了大量专业课时间在政治上,结果嘛,上面的成绩单已经体现了。
2.每年政治都会有三本预测题,大约在12月10号以前能拿到手,你不要去网上看谁押题最准,三本都要买,都要看,而且规划的时候要提前预出时间,3本好像一共14套卷子。
3.英语政治尽量不要把目标定在过线,但也不要占过多专业课的时间,专业课才是最最重要的!
其次需不需要报班? (从这里开始,以下都只针对专业课)
1.需不需要报班?
我自己并没有报班,也和一些别的专业学生沟通过,都认为云大的文科类专业,不是一定需要报班的。不过若是报班,有个可靠的人指导会更容易一些。
总结来说,经济条件很好的话可以报,经济状况不允许的话,也不用担心自己没报班会落后人家很多。
2,需不需要买资料?
虽然我接下来会告诉你,若是你需要资料,可以和我联系。但是资料其实也不是一定要买,自己总结也是完全可以的。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
YH19860526
2019/7/7 6:52:48
进入正题
此前民族学算不上热门学科
17年招生17人,报考46人,
18年招生17人,报考67人,其中有2个推免,复试时有4个调剂(双一流大约在18年下半年才公布)
19年招生17人,报考人数暂不知情,其中3个推免,虽然国家线比去年高了五分,但今年有28个复试生(含推免)
云大民族学参考书目
最近几年,云大都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而是很细的考试大纲,如下图所示。
以下这些参考书目是云大采用大纲模式之前的指定书目,不过现在仍然适用。除了这几本,建议再加一本《人类学通论》,具体信息如图
你好,能不能告知一下民俗学的参考书目?找了很久都找不到,谢谢。
下面说说时间安排。
18年考研还没有开始,我就已经知道自己失败了,所以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二战,这个过程之中看了些闲书,英语基本每天还是在手机上看。
到了4月底,我才真正决定要二战,并且决定考民族学,才开始看要买那些书。
所以如果你现在开始准备,也完全来得及。不过自然还是越早越好。
另外,因为我是在职复习,所以每天时间上没有很固定,前期基本都备考时间是下班后,以及周末,上班时间只有很少时间会有空闲,前期的空闲和上下班时间,都是用手机看英语和政治,到了后期,早上上班之前会看一小时左右,上班的空闲时间也被拿来看专业。
虽然我的复习时间里,英语政治占比较少,但是如果你不是在职考的话,应该依然有足够的时间看英语和政治
具体而言,4-6月,是第一遍看书,因为我零基础,第一遍基本的作用基本就是初步了解,如果是本专业学生,这一遍应该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7-8月,这个时候你需要到官网下载上方提到的考试大纲,虽然考试大纲每年会有些变动,但是变化不大,比如对比18年和19年的大纲,变化最多的是民族史的许多名词解释类题目,不过我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在第二轮的时候背名词解释类的内容。。
第二轮的要求是要细,要去弄懂,对照着大纲细看,另外八本参考书有不少内容是多次出现的,第二遍的时候一定要把不同书里的相同知识点放在一起来看。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以书本为准,大纲里面没有的也要看。
9-11月。当年的大纲会在九月下旬发布,在此之前一定要看完第二轮。新大纲发布后,首先就是对比一下和上一年的有哪些不同,如果加了内容,自然要细看。
如果要自己根据大纲整理资料,那么一定要在12月前完成,如果不自己整理,,也要在这个时间内判断好那些内容需要具体背。真题必须要在这个时间内看完,然后有的真题答案可能很坑,自己要整理的话,也一定要在这个时间内。如果英语要背作文模板,也要在这个时段内整理完。
12月是最后的冲刺期,换而言之,就是背诵,整个12月应该做的事只有背所有准备好的资料,以及之前说过的政治三本预测题。最多只能有一点查缺补漏的时间,决不能把整理资料拖到12月。
关于资料整理和资料购买的一点点补充。
首先,只看课本是不够的,几本课本都是k老古董,有些新理论课本里面没有,但是大纲里面有,无疑只要大纲里有的就需要去准备。
其次,只看大纲也不够,因为有些内容大纲里一句带过,但具体考的时候却非常细,所以资料整理的时候一定是课本写的很很细的地方就要整理得很细,不能看大纲很粗略就很粗略。
再次,无论买资料也好,还是整理也好,不能只有重点,原因有二(1)云大考题里常出现一些看起来不怎么像重点的内容,所以若是资料只有重点绝对不够。(2)除了名词解释,考题分值都偏高,要对这样的高分值有起码的尊重,不能只写一点重点。
所以如果你是买的资料,且资料只有一两百页,那真的只能做参考。而且无论是谁的资料,整理的时候肯定都是给他自己看的,所以不能只依靠买来的资料。
如果你要自己整理资料,那么建议整体整理得细一些,然后分需要重点记忆的和非重点记忆的。比如我自己整理的,资料很细,但我会分成不同的颜色,具体看的时候有的就只扫一眼。
yuanglai
2019/7/7 21:52:34
最后几点:
1.备考要以整体理解为主,一般不要死记硬背,及时是名词解释,也只有很少的内容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其余内容尽量几本书搭配起来理解,然后记关键点。
2.正如上文所说,大部分题目答题时要全面一些,不要是随便列举重点。
3.建议有意识的练一下自己的字以及自己答题时的排版能力,考试的时候需要写的文字很多,专业课考试,我停下来思考的时间每场大概只有10分钟,从发试卷不停歇的一直写,直到时间结束前10多分钟才写完,所以我根本无暇顾及排版,加上字也不好,整个答卷看起来很乱,密密麻麻的。。。我预计要是我的字迹工整一些,卷面清秀一些,应该还能加几分。。。所以建议早点有意识的练习
暂时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帮到每个备考的同学,后面如果想起来别的到时候再补。复试之类的看看以后有没有机会补充一下。
恭喜呀!挺好的,最好是读个博士,我们学校这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你博士毕业会很容易进高校的,我表哥的女朋友就是云南大学生态学博士,表示前景很看好,加油??
170798137
2019/7/8 3:10:45
辛苦了!
补充一点,如果你时间比较紧,一定要注意用上手机和碎片时间。
手机的好处在于你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备考。
不过要提醒一下,专业课除非到了背诵阶段,不要轻易使用碎片时间来看,尽量花连续的时间,做有关联性的理解。
英语政治就没有这种讲究了,英语单词很适合碎片时间背诵,政治许多知识点也是,另外考研政治很有名的肖秀荣1000题之类的,现在在一些APP上也有。
虽然需要付费,但还是那句话,这点钱比起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xinlong888
2019/7/8 12:26:08
这政治英语比我高了30 总分比我高30
fcduanmu19
2019/7/8 23:31:45
学弟啊,你考虑过以后就业问题吗,我都后悔了
我觉得还是不要以一个专业考研情况怎么样就评价云大如何如何了
19年的招录比也出来了:
17年招生17人,报考46人,
18年招生17人,报考67人,其中有2个推免,复试时有4个调剂(双一流大约在18年下半年才公布)
19年招生19人,报考人数77人,其中推免生3人,复试无调剂名额。
从这个招录比看,报考人数依然是上升趋势,不过没有像18年那样出现激增的状况。
刚好这两天通知书也拿到了,近期有空的话更新一下复试经验。鉴于我个人的复试发挥比较一般,或者更确切的来说,或许是更新一下复试的教训……